/朝闻通/晦涩的量子力学通过 AI 动画变得鲜活灵动,尘封的古生物化石借由智能配音 “诉说” 演化传奇 —— 人工智能正以突破性力量重塑科普内容的创作范式。近日,中国科学技术馆启动 “未来之翼 —— 人工智能创意科普作品征集活动”,向全社会内容创作者发出集结令,以技术为刃剖开科学传播的壁垒,让每一个科学故事都能精准抵达公众认知深处。
智能赋能创作:全品类科普内容迎来表达革命
本次征集活动聚焦 AI 技术驱动的科普内容创新,覆盖图文、音频、视频等全媒介形态。创作者可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将黑洞吞噬、量子纠缠等前沿科学概念转化为逻辑缜密又通俗易懂的科普长文;亦能通过语音合成技术,打造沉浸式科学音频节目,让宇宙大爆炸的壮阔、细胞分裂的精妙在听众耳畔 “具象化” 呈现。
无论是解析 AI 技术本身的底层逻辑,还是用智能工具演绎数学、物理、生物等领域的奥秘,只要作品兼具科学内核的严谨性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性,均有机会跻身 2025 年全国科普月的展示矩阵。
双轨专业加持:让科学叙事兼具深度与温度
活动为创作者提供 “科学性 + 传播力” 的双重护航。科普领域权威专家将对作品的知识准确性、逻辑严密性进行严苛把关,确保每一个数据、每一处原理阐释都经得起学术推敲;媒体行业资深大咖则聚焦传播策略优化,指导创作者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前提下,运用悬念设置、情感共鸣等手法,让科学内容既 “有料” 又 “有趣”。
优秀作品不仅将获颁中国科学技术馆认证的荣誉证书,更将通过活动官方网站展示传播,让基因编辑、暗物质等 “高冷” 科学概念走出实验室,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,真正实现科学传播 “从小众到大众” 的破壁效应。
即日起至 7 月,登录未来之翼 —— 人工智能创意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官网即可参与。这场以 AI 为笔、以创意为墨的科普创作盛宴,正等待你用智慧书写科学传播的全新叙事!